人民论坛锐评 | 热搜榜可不是明星流水账
9月23日,“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公布两起查处案件。今日头条、UC平台因破坏网络生态案件,被网信部门依法查处。
近日,微博、快手平台也被通报查处。通报指出,针对微博平台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主榜高位呈现大量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破坏网络生态的问题,国家网信办指导北京市网信办,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对微博平台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从严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
今年以来,网信部门多次就同类相关问题对平台出手,如小红书曾因热搜炒作乱象受到处罚。接连的网络执法“亮剑”行动,直指“娱乐过载、价值失焦”的网络沉疴,更对整个互联网内容行业敲响警钟。
平台热搜,本是传递时政要闻、民生关切、科技突破的核心板块,却被有些明星“换发型”“吃火锅”“机场路透”等动态琐事占据高位;事关群众利益的政策解读、关乎社会进步的科研成果,反倒在热搜榜上难寻踪影。这种“本末倒置”的网络乱象,不仅让公众注意力被碎片化娱乐信息消耗,更严重挤压占用了公共议题的讨论空间,甚至滋生出“流量至上、娱乐至死”的畸形生态。
平台为何对明星动态“情有独钟”?实则是利益驱动下的短视之举。流量经济时代,明星动态自带“高点击、高转发”属性,能直接转化为广告收入、用户留存率等商业利益。平台为寻求利益最大化,将热搜资源向娱乐内容倾斜,通过刻意制造话题热度吸引用户停留,最终实现流量变现。
而个别饭圈的畸形娱乐需求,更在无形中推波助澜。有的平台用户沉迷明星八卦,热衷窥探明星的私人生活,他们的每一次点击、评论与转发,都进一步强化平台算法对这类信息的传播权重,形成“越猎奇越推荐、越推荐越沉迷”的恶性循环。
更须警惕的是,用户看似主动的点击行为,实则亦是算法驯化后的被动选择。当人们打开APP首页,优质内容被挤压至角落,明星琐事占据视觉中心,多数人难免会在“路径依赖”下浏览、互动、转发,无意间成为畸形流量机制的“无意识推手”。当用户对满屏娱乐八卦感到厌倦,当公众对平台失去信任,最终受损的不仅是平台自身的长远发展,更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口碑与根基。
网信部门“利剑”出手,是对网络内容生态的有力纠偏,也是对平台责任意识的深刻唤醒。从约谈整改到从严追责,一系列明确且坚决的处罚措施,释放出强烈信号: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以牺牲公共价值为代价、追逐商业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绝无侥幸空间。
各平台须深刻反思自身定位,优化算法推荐机制,提高民生热点、科技成果、文化传承等价值内容的投放权重,确保优质内容在首页、热搜榜占据合理比例;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对明星公益行动、专业作品等正面内容予以适度传播,对私人生活、无意义琐事等炒作内容坚决限流;主动打破“算法茧房”,定期推送优质文化内容产品、引导用户关注公共议题,让热搜榜真正成为传递社会正能量、回应公众关切的热点窗口。公众需主动觉醒,将目光更多投向关乎国计民生、推动社会进步的主题内容,用理性选择替代盲目跟风,推动形成正向需求倒逼正向供给的良性循环。
网络空间不是娱乐流量的“狂欢场”,容不得明星琐事喧宾夺主。微博平台此次被查处,既是警醒,更是契机。当明星琐事不再霸屏热搜,当价值内容重回公众视野,网络精神家园才能真正焕发生机与活力,为社会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正向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