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人民论坛网评 | 让更多行家里手下足 “绣花功夫”

幻灯片-人民论坛网评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深刻把握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着力提高落实各项任务部署的能力”。一座城市的高度,根本在于人的维度;治理成效的最终标尺,始终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治城先要育人,回答好“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时代课题,需要的是锻造一支懂城市、会治理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让更多“行家里手”下足“精雕细琢”的“绣花功夫”,绘就“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锦绣图景。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懂城市,就是要读懂城市这门“学问”,洞悉城市经济、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运行的肌理,洞察城市发展的时、事、势,这种“懂”,并非浮于表面的“知道”,而是建立在系统学习、深入研究之上的深刻认知。会治理,就是要提升专业化水平,善于将“懂”的成果转化为“治”的效能,会服务、会管理、会创新,下大力气解决好城市治理顽症难题。在此基础上,推动城市品质提升、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等各项部署落实落地,还须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以历史的纵深感把握城市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格局,聚焦更长远的“潜绩”。

立足组织部门的职能,锻造更多懂城市、会治理的“行家里手”,要从选、育、管、用四个维度出发,将“人”与“事”贯通起来,建立科学、全面的干部“全周期”培养体系。

在见人见事中把好“选人关”。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把城市治理一线作为识别干部的主战场,注重在重大项目推进、重大风险化解、复杂矛盾调处中考察干部的专业能力、担当精神和群众口碑。突出实践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资历,真正把那些熟悉城市发展规律、善于做群众工作、具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干部发现出来、选拔上来。拓宽选人视野,注重从高校、科研院所、国企等各领域选拔精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专业人才,优化领导班子专业结构,增强整体功能。

在借事育人中强化“培育链”。围绕城市治理的核心能力需求,构建系统化的培训机制,将城市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信息技术等纳入必修课,强化干部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把握。要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先进地区挂职学习,到项目建设、旧城改造、社区治理等吃劲岗位历练,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增长才干。

在用人任事中树立“实干旗”。坚持用人所长、用人所愿,敢于给优秀年轻干部压担子,尤其是在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更新、韧性城市构建等新兴领域和关键任务中,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容错界限和程序,为那些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中出于公心、担当尽责而出现无意过失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引导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在聚人成事中用好“指挥棒”。健全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岗位的职责特点,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突出对城市品质提升、文化传承创新、治理效能增强、群众满意度提高等“潜绩”和长远发展的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奖惩激励紧密结合,让那些在城市治理中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舞台、受褒奖。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督促干部在城市治理工作中廉洁用权、干净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