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王学武:深刻领悟思想和制度在治国理政中的时代伟力

1

2

深刻领悟思想和制度在治国理政中的时代伟力

王学武

在报社研究部工作期间,因党组织的政治要求,以及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卷,虽然未必能全面深刻领悟到位,但通过学习,对实际工作有极具现实意义的实践指导作用,尤其结合工作感触,随着对一些重大论断、重要概念的进一步理解,能感觉到自己思想认识上在不断提高。在此,分享浅显感受。

思想治国,制度理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集中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事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时代课题。

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思考,更加深刻领悟到治国理政,我个人的理解,核心在思想治国、制度理政。

主题教育,重在主题: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心应该是落到“主题”上。读书班也好,支部学习也好,党员自学也好,乃至领导讲党课以及各种调研交流等,都是“教育”,目的都在提升主题把握、主题转化、主题(选题)实施能力和成效上。“主题”是宗旨,“教育”是手段,教育为主题服务。

主题教育做得好不好,试金石是看主题把握能力是不是提升了,主题转化、主题实施是否水平提高了,成果是否更务实了。主题,是党建和业务融合的重要载体。教育,是确保主题转化为实践成果的重要保障。

主题,是党建和业务融合的重要载体。

“政治三力”重在站位、创新、担当:“判断力”,实质是思想站位。“领悟力”,实质是创新,是领悟党的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之后,工作效能提升,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效推进事业发展。“执行力”,实质是担当,是责任和使命担当更出色。换个角度,判断力是主题把握,领悟力是主题转化,执行力是主题实施。

你是谁,是判断力,是站位;为了谁,是领悟力和创新;服务谁,是执行力,更是担当。要善于在哲学三问思考中,提升“政治三力”。

提升“政治三力”,要在站位、创新、担当上着力。

意识形态责任制三大要素:意识形态,有很多定义和解释,但基本的意思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世界观等要素的总和,有的也理解为是对事物的理解、认知。

我个人的朴素理解,意识形态责任制有意识、形态、责任制三大要素。所谓意识,是思想认知。当你用党的思想去指导你的工作和实践时,便有“意识”。每个部门、每个单位的工作和实践成果(产品)便有“形态”。用制度、机制去推动意识形态责任的履行,便形成了意识形态责任制。

主流媒体看能否主导舆论潮流:所谓主流媒体,关键看你能不能主导(引领)舆论潮流,如果做不到,在受众心里就算不上真正的主流媒体。

文化思想的核心是思想文化:文化思想的核心,是思想文化。知识,不等于文化。文化,闪耀的光芒是思想。

问题导向——问题,是需求,是关切,是挑战,是意识,是导向:问题,首先是需求,是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诉求。问题,是关切,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问题,是挑战,是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面临的挑战。问题,是意识,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迫切需要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问题,是导向,是实践创新要求,是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的勇气和担当。

问题,是需求,是关切,是挑战,是意识,是导向。问题,来自于学习、观察、研究、分析,源于使命感、责任感。问题,不等于负面。莫让问题成了问题,更不能让问题演变为顽疾。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也是党不断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所在。

党性修养是人性的升华:“领导干部要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要把政治修养摆在党性修养的首位,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把学习遵守贯彻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为全党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之初,性本善,是不是还应加一句,人之初,性也本恶。中国人历来强调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加强党性修养,个人理解,关键是要用党的科学思想、创新理论和党章党规党纪来涵养党员干部的心灵,特别是以此让党员干部人性中的“善”得到弘扬、党员干部人性中的“恶”得到摒弃或改变。党性修养,实质上修炼党员干部的人性,使我们从党员不断朝着共产党人的品质要求前行。党性修炼,是党员干部区别于普通百姓的更高标准的人性修炼,是人性的升华。

以人民为中心关键在理解“人民”的涵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要考虑你身在其中的企业服务的客户、你身在其中的医院服务的患者、你身在其中的学校所面对的学生、你身在其中的媒体所面对的读者、你身在其中的政府所面对的公众、你身在其中的部队所保护的国家和人民等,他们所关切、他们所诉求、他们所期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关键在理解“人民”的涵义,这是出发点,也是立足点。

自我革命跟每个人都有关: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组织和党员无论处在哪个层级、担负什么工作,都应该有自我革命的责任。

实际工作中,个别党员干部常常会认为,自我革命是组织或领导的事,感觉自己所在部门或单位,没有“人权”或“财权”,有时存在自我革命与己无关的心理甚至有看客心态,没有认识到自我革命不仅是思想上的革命,同时有作风和能力的革命。

自我革命,是要自觉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而不是以“洁身自好”的名义,明明不赞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却又麻木不仁甚至不自觉地推波助澜。觉得自己没“实权”,就感觉自我革命和廉政建设离自己很远,意识不到做工作时心里想法过多、私心杂念太多,本身也是不够廉政,认识不到写报告时套话官话过多,也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实现高质量发展,实质上是一场现代化发展征程中的自我革命。自我革命,跟每个人都有关。唯有不断的自我革命,才能让我们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学懂弄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转发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通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出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对我们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深刻理解新征程上党的历史使命,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卷的学习实践成果,及时跟进、学懂弄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深最新原创性理论和原理性贡献,深刻理解思想和制度在治国理政中的伟大意义,更深领悟思想治国、制度理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伟力。

(写于2025年8月24日,修改于2025年9月5日)

3

作者介绍:

王学武,乡情、亲情文学知名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科技日报社研究部主任。出版有《乡愈》《乡读手记》《亲疼》《孝亲三部曲》(《亲疼》《亲缘》《亲享》),北大出版社出版。《乡读手记》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担任《医之心——百名协和医学专家医学人文志》(北大出版社出版)编审指导,入围2022年中国好书。微信公众号《时光里的时光》创建人。

出生于浙江省淳安县威坪镇安川村,198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2020年被家乡授予淳安文化传播杰出人物。

《乡愈》系作者第六部乡情、亲情作品,由“乡之旅”——表达对乡村巨变的新感怀、“亲之疼”——以原汁原味的心性表达再催人们回归亲情本源、“心之情”——重拾本源初心,共情心性修炼、“淳之愈”——抒怀新时代乡情、乡愁对每个人的疗愈和治愈四部分构成。

《乡愈》在保留《孝亲三部曲》和《乡读手记》经典篇目基础上,增加作者近三年在网络新媒体发表的更具乡愁思绪沉淀、更见积极人生态度、更富治愈美感的新作,是作者乡情、亲情系列作品全新呈现。

《乡愈》第二次印刷,新收录《乡愈》出版一年来,作者创作的代表性手记和散文,选录作者对《乡愈》原创文字二次创作并携手AI创作的二十首歌曲,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欣赏。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