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让党员教育培训向“新”求质

《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要求,创新方法载体,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利用好新技术、新载体、新生态,以数智赋能党员教育培训,才能真正实现从规模化覆盖向精准化升级的质变。

立足新技术,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不同层级、领域党员群体知识结构、能力短板、需求偏好千差万别。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推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建设党员“数据库”,涵盖年龄、学历、职业、地域、领域等基本情况,党员政治素养、能力短板等动态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量体裁衣”,定制专属培训课程,分层分级精准施教。构建“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反馈改进”的闭环管理体系,借助“问卷星”等平台对党员参训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及时掌握个人需求、意见建议等,动态优化培训内容、教学节奏,让党员教育培训真正“对味”。

锚定新载体,变“单向输出”为“同频共振”。要建强线下“实体课堂”,灵活运用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现场体验等方法,把学习课堂搬到实践现场,用“土话乡音”讲透创新理论,推动理论武装与技能培育、基层治理相融合,破解“学用脱节”难题。要创新线上“云端课堂”,借助VR、AI等技术,结合音乐、动漫、视频等融媒体形式,开发“可对话的党史馆”、AI数字人导师、红色元宇宙社区等数字化平台,让党员教育培训“有味”更“有趣”。

构建新生态,变“数据孤岛”为“互联互通”。当前,各级、各地区党组织虽已搭建众多线上培训平台,但由于资源分散、标准不一、接口封闭等情况,存在资源重复建设、跨平台难认证难等问题。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必须要推进党员教育平台一体化建设,通过技术手段整合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手机APP等终端,构建互联互通的教育生态,实现跨平台间数据互通、资源共享,确保教学资源“一网通办”、学习记录“一码通行”,教育服务“一键触达”。同时,要加强平台信息安全管理,严格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和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等制度,保障平台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浙江省天台县坦头镇政府 金亚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