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人民论坛锐评 | 便民服务需“早到”别“迟到”

幻灯片-人民论坛锐评1

一次基层政府的“迟到、缺岗”事件,竟接连引发两轮舆论风波。据中共宁远县委宣传部“宁远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湖南永州市宁远县联合调查组近日发布一则情况通报称,8月18日,网民“永州号外”盘某某发布了一则关于宁远县棉花坪瑶族乡政府上班时间有工作人员迟到、缺岗的信息。宁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安排进行调查,确有部分干部迟到、缺岗情况。该县将对涉及的相关人员依规依纪处理,并举一反三在全县开展作风督查。

8月21日,又有网民及媒体发布“男子发视频称乡政府上班时间大量人员缺岗,曝光后民警夜晚上门吓得家里老人想喝农药自杀”信息,引发网络关注。宁远县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展开调查后指出,民警在走访的过程中,全程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没有语言恐吓,未发生过激言语,双方交流平和。

这场始于基层窗口的“风波”,看似个案,实则揭示了公共服务中漠视群众时间成本、责任链条松动的作风之弊。作为连接群众与政府“最后一公里”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本该是高效服务的窗口、政府形象的缩影,却连“准时开门”这样基本的承诺都轻易失守。这表面上看,是有人迟到、有人请假,实际上反映出的是规矩意识淡薄与刚性约束缺失。当制度缺乏常态校准、执行缺乏有效监督,“8点上班”的规定有了“可变通”的空间,公共服务的质量便无从谈起。究其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

制度存在漏洞,让“慵懒散”有机可乘。休假本属合理,问题在于服务保障机制空转,没有实现“人休事不休”。缺乏AB岗、首问负责等有效机制,导致群众办事遇漫长等待。

责任意识淡薄,加剧服务断档。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少数基层工作人员对群众诉求的麻木和对岗位职责的轻视。准时开门是政府公信力的底线,容不得半点折扣。群众的奔波成本、漫长的等待时间,背后延误的是群众“急难愁盼”的解决,消耗的是群众对基层政府的信任。

“准时”从来不是小事,而是政府公信力的“脉搏”,群众的口碑就来源于这些细节。让类似“迟到、缺岗”事件不再发生,制度、监管与责任心缺一不可。

公开的服务时间不得擅自调整。关键在于由主管部门实施统一要求与刚性制度,将服务时间的承诺置于全社会监督的阳光下。对违规行为要动真碰硬,杜绝“罚酒三杯”式的问责。

确保服务永不掉线。核心在于严格推行AB岗制度、首问负责制,确保任何个人缺位均有及时、合格的工作人员顶上,实现责任的无缝衔接。明确细化岗位职责与服务流程,让“人休事不休”成为现实,且各个环节有监督、能追责,从根本上杜绝服务断档。

让智慧监管成为执纪问责的利剑。重点在于构建全过程、可追溯的动态监测机制,对工作人员在岗状态、服务效率及群众等候情况实行全程跟踪与客观记录。建立岗位空缺预警与即时响应制度,确保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追责,以科技赋能实现科学管理与优质服务的有机统一。

守时即守信。准时开门看似小事,实则是为人民服务最直接的体现。党员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自觉将群众“心上事”当成“上心事”,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群众每一次推开便民中心的大门,迎接他们的都应是贴心、守时的服务。守一方窗口的准点,方能守住千家万户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