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评 | 自觉做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者与实践者
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回顾历史,伟大抗战精神是血与火的考验中淬炼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滋养党性、砥砺初心、激励奋斗的力量源泉。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上,自觉成为伟大抗战精神最坚定的传承者与实践者,以无畏艰险、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姿态,不断续写新的历史荣光。
厚植不忘本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是刻在每个中国人民骨子里的深刻符号,而“不忘本”意味着对民族根脉的认同。抗战期间,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英勇抗战,在家国一体的信念让救亡图存成为中国人民最本能的选择。如今,“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边防战士陈祥榕,“一岛两人,一生守护”的守望者王继才夫妇,“不图名利,坚守国界”的核盾筑造者程开甲,爱国情怀在一个个了不起的故事里得到“具象化”的呈现。要始终铭记先辈极其不易的“来时路”,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信仰为明灯,指引前进的方向,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涵养不屈服的民族气节。民族气节是一个民族的人格化彰显,是决定民族存续的精神品质。中国人民的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挺立于世的铮铮脊梁,是面对强敌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是面对压迫时“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果敢决绝。“八百壮士”奋战四昼夜、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所有置个人生死于民族大义之后的壮举,无不诠释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面对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新的挑战,我们更应勇挑重任、冲破封锁,在核心利益上寸步不让,在关键领域里自力更生,以坚不可摧的意志维护国家尊严与发展权益。
积攒不畏惧的斗争勇气。凭借简陋武器和钢铁意志奋勇拼杀,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烽火连天的台儿庄战役中与敌人血肉相搏,取得了正面战场的伟大胜利。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压倒敌人、夺取胜利的重要精神品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所面临的风险挑战日益复杂严峻,改革发展深水暗流涌动,更需要不惧凶险、不计得失的斗争勇气。要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敢于抵制歪风邪气,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在关键时刻、危难时刻做挺身而出的“带头人”“逆行者”,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韧劲。要敢到艰苦复杂地区、改革开放前沿、吃劲负重岗位啃“硬骨头”,接“烫山芋”,闯“无人区”,实现“踏平坎坷成大道”。
拿出不服输的拼搏劲头。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源自心中对胜利的渴望,凝结于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十四年坚持抗战、持久抗战,中国人民抱着必胜的信心,赢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历程艰苦卓绝、伟大震撼。要知道胜利的桂冠永远属于不问归期、默默耕耘的奋斗者,无论是“欲渡黄河冰塞川”,或是“将登太行雪满山”,决不能退缩、闪躲、逃避,要稳定心态、昂扬斗志,想方设法扫除一切“拦路虎”。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发扬久久为功、坚持不懈的钉钉子精神,始终坚定信心、咬定目标、笃定方向,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