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农行湖南分行:金融创新破解产业振兴融资难题

湖南浏阳,这片浸润着烟火气息与人文底蕴的土地,正以鲜活的实践诠释着金融与产业共生共荣的深层逻辑。从大瑶镇烟花车间的精准作业,到达浒镇油纸伞工坊的竹篾翻飞,再到小河乡民宿院落的欢声笑语,农行湖南分行以持续精准的金融创新,破解特色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浏阳范式”。

2025-08-29 09:12:01.269000

图为湖南省浏阳市宝盖寺村山腰的梦俚民宿外景

靶向发力,为传统产业注入“升级动能”

“金融扶持让企业更有底气进行安全升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助力浏阳烟花产业蓬勃发展。”浏阳大瑶镇花炮产业商会会长、浏阳市银江出口烟花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亿昌说道。作为年产值超500亿元的支柱产业,浏阳烟花占据全国烟花近七成出口份额,但“轻资产、缺抵押、用款急”的特性制约其升级。

破解难题的关键,在于金融服务对产业肌理的深度穿透。2024年,农行湖南分行联合农行长沙浏阳市支行组成调研组,开展了一场“沉浸式调研”,通过走访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烟花爆竹行业协会等部门,全面了解烟花产业扶持政策、烟花爆竹行业动态和集群内企业经营状况,并依托大数据分析集群内企业产销能力。“最急的是换证前的整改投入,最怕的是资金不够、贷款又下不来”。这些带着“烟火气”的一线声音,催生为浏阳烟花爆竹产业集群量身定制的“一项目一方案”产业集群创新产品——“烟花贷”。

该产品可以根据企业特点提供纯线上信用贷款、线下信用贷款或引入湖南省中小担保公司等方式提供贷款,利率审批权限直接转授权至支行,加速了审批效率,降低了年化综合融资成本,有效破解“轻资产、缺抵押”的融资难题。

如今,农行长沙浏阳市支行已服务浏阳烟花企业140余家。这种“产业链调研—痛点识别—产品定制”的模式,不仅让老产业按下“升级键”,更证明了金融服务只要“接得住地气”,就能成为传统产业转型的“催化剂”。

2025-08-29 13:42:53.455000

图为湖南省人大代表、浏阳油纸伞工艺长沙市级非遗传承人李忠国(左一)为农行长沙浏阳市支行工作人员讲解72道工序的油纸伞

精准滴灌,为非遗手艺插上“市场翅膀”

达浒镇油纸伞工坊的桐油香里,60岁的非遗传承人李忠国正教徒弟“绷伞骨”,三十多根竹篾在指尖流转成雏形。“72道工序的传统油纸伞美则美矣,可一天最多做一把;改良成14道工序的白纸伞后,能印上游客喜欢的图案,产量也上来了。”为进一步扩大产能、修建新厂房,达兴工艺品厂急需资金来完成下一步的发展,资金问题曾让李忠国陷入困境。

改变始于农行100万元“惠农e贷”的注入。这笔贷款没有要求传统抵押,而是基于工坊的订单量、经营流水等数据,精准用于其扩大生产规模和设备的更新。如今,工坊日产伞量提升至50把,216名周边老人(多为60-70岁)实现“家门口就业”,按件计酬日均收入超100元,脱贫户张桂香的话道出了变化:“以前守着老手艺饿肚子,现在做伞能供孙子上学。”

金融赋能让非遗技艺从“情怀坚守”走向“市场变现”:年销售额达1800万元,3000多把定制伞远销日本,2022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李忠国的儿子李阳负责销售,手机里不断弹出新订单:“杭州民宿要把我们的伞当伴手礼,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创新,打破了非遗产业“融资难”的魔咒,证明金融服务只要“找得到价值”,就能让老手艺在市场中“活态传承”。

2025-08-29 09:10:20.587000

图为湖南省浏阳市清溪山房民宿的院坪里,一派热闹景象:几位顾客带着孩子们,正兴致勃勃地一起打客家糍粑,木槌起落间,糯米团渐渐变得软糯,大人孩子的笑声与木槌撞击石臼的咚咚声交织在一起,满是温馨的烟火气。

创新赋能,促民宿经济“满格发展”

为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发展,农行湖南分行创新推出“惠农e贷·乡旅贷”,精准支持乡村旅游经营户餐饮、住宿、观光、娱乐等多业态融资需求,助力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实现增收致富。

清溪山房:在小河乡清溪河畔,返乡企业家房孟祥的清溪山房民宿正加建8间亲子房。“去年100万元贷款到账时,我正愁旺季14间客房不够用。”这笔纯信用贷款没有抵押物,而是基于民宿的经营流水等进行授信,三天内线上审批放款,不仅支持了客房扩建,还可以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梦俚民宿:浏阳宝盖寺村山腰的梦俚民宿,夯土墙爬满爬山虎,13间客房推窗见云雾。“想换智能门锁、添儿童区,可没抵押物贷不到款。”梦俚民宿项目负责人朱朝阳介绍道,我们的困境,是乡村民宿的共性难题。农行推出的“惠农e贷·乡旅贷”正好可以破解我们的难题,纯信用、线上办、随借随还,100万元贷款三天到账。

升级后的民宿入住率提升20%,更意外激活了乡村资源:村民的干菜、土鸡蛋都通过民宿渠道销售。

近五点的浏阳,夕阳正为大瑶镇的烟花厂区镶上金边,车间里刚歇工的机械臂还带着余温,金属表面缀着晚霞的碎光;达浒镇的油纸伞工坊外,晒场上的伞面在余晖里舒展成一片流动的亮色,桐油的温润香气缠着晚风漫过竹篱笆;小河乡的民宿前,几位游客提着刚捞上来的小鱼往院里走,三三两两围坐在院中的石桌旁闲话,此时天边的晚霞正渐渐褪成青紫色,檐下灯笼漏出的暖黄光晕淌在石板路上,与远处几声犬吠轻轻相融。

这片土地的故事早已写就答案:金融与特色产业的相遇,从不是账本上冰冷的数字往来,而是俯身叩问产业肌理后的精准滴灌,是打破路径依赖后的服务革新,是串联起政企农的生态共荣。当金融“活水”真正渗进乡村的每一寸脉络,便会化作激活产业细胞、托举产业振兴的源头力量——这,正是农行湖南分行用实践描摹的鲜活图景。(任能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