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评 | 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血脉、化为行动
八十年前,当抗日战争的最后一声枪响落下,中华民族用14年浴血奋战换来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那束穿透硝烟的光,不仅照亮了民族救亡图存的终点,更成为指引后世前行的精神火炬,在历史长河中永不熄灭。
信仰为焰,那束光在绝境中点燃。在平型关的枪林弹雨中,在台儿庄的街巷厮杀里,在百团大战的炮火硝烟间,无数先烈用“宁为玉碎”的决绝,让这束光穿透了最浓重的黑暗。新时代党员干部当以先烈的信仰为镜,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环境中筑牢信仰之基。要像杨靖宇坚守林海般扎根基层,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在基层治理的网格里、在服务群众的窗口前,把“人民至上”的信念转化为“时时放心不下”的行动。面对改革发展中的“娄山关”“腊子口”,需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破解难题,让先烈用生命守护的信仰之光,在新时代的实践中绽放更炽热的光芒。
团结为薪,那束光在众志中燎原。河北冉庄的地道战里,村民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用智慧构筑起“地下长城”;云南滇西,各族群众为远征军当向导、抬担架,用血肉之躯打通抗战生命线。这种“四万万人齐蹈厉”的凝聚力,让光的亮度足以穿透时代迷雾。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以史为鉴,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协作中凝聚奋进之力。要主动走进群众的“庭院”“田间”,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商一件实事。面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差异与短板,需以“一盘棋”思维架起联动的桥梁,在产业协同中牵线搭桥,在民生保障中补位补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团结的薪火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越烧越旺,汇聚成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洪流。
传承为脉,那束光在新时代闪耀。从“两弹一星”的成功到“天宫”遨游太空,从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到高铁奔驰神州,那束光已转化为民族复兴的强大动能。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做这束光的坚定传承者,在各自岗位上把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具体实践。面对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挑战,要沉下心来,在乡村全面振兴中找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在基层治理中摸索便民利民的新路径,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当好保障创新的“勤务员”。在应对各种风险考验时,要带头冲锋在前,团结带领群众拧成一股绳,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实践中不断焕发新的活力,让那束穿透硝烟的光始终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
这束光,是民族精神的淬炼,更是复兴之路的航标。它让我们懂得,信仰的坚定能冲破一切困厄、团结的力量可汇聚成江河湖海。新时代的我们,当以这束光为指引,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血脉、化为行动,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荣光,让这束永不熄灭的光,始终照耀着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