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姜辉:更加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本文刊发于《学习与研究》2025年第6期)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征程上我们党的文化旗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重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更加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按照党中央和市委统一部署,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大力弘扬“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提供有力文化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深入实施凝心铸魂工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重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入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树牢理论学习的实效导向。持续健全完善理论学习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规范抓好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深入开展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工作。推动党员干部学好用好《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等权威著作和重要读物,在学深悟透做实上下功夫,结合重庆实际坚持好、运用好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做到学用结合。

增强理论宣讲的生气锐气。实施党的创新理论“精微”传播工程,迭代升级微宣讲活动,加强分众化互动化对象化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建设“文化·理响重庆”数字化应用,推进“一区县一品牌”工作,依托各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打造一批“群众身边、便民快捷”的宣讲场所,着力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提升理论宣传的传播质效。创办大型理论传播电视节目《思想的力量》,旨在打造一堂面向全社会的电视“思政大课”,将专家讲与群众讲相结合,把理论性与故事性相融合,在实践案例中提炼道理学理哲理,充分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播出首期位列同时段地方卫视收视率第一。打造理论宣传新媒体视频栏目“理响青年”和深度评论栏目“重庆瞭望”,把深刻的理论与鲜活的实践有机结合,解答干部群众关心的思想理论热点问题。

二、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是党中央立足新的文化使命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部署。重庆以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为牵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持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总体性认识、科学性把握、整体性阐发、创新性发展。

坚持以平台强基础。颁布实施《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条例》加强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立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明确“一年打基础、三年树典范、五年建标杆”的建设目标,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系列研究成果。首批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0余支、重点实验室12家,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及其在重庆的生动实践,做优做强“渝字号”社科品牌。

坚持以项目作牵引。面向全国发布选题,立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理论体系研究”“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理论逻辑、历史经验与实践路径研究”等重大和重点项目40多项,引导社科理论界将党的创新理论中的标识性重大概念、原创性思想观点、原理性理论成果作为核心元素纳入研究体系,转化为研究命题、知识话语、学术理论。

坚持以成果为导向。强化学术研究的现实感,深度挖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生动实践,围绕文化强国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出《巴渝文库》出版工程、中国式现代化“六观”丛书、《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新思想领航新重庆》以及理论文章《全面系统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奏响巴山渝水文化新乐章》等一批有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学理厚度的研究成果。

坚持以交流扩影响。首倡举办长江文明论坛,围绕文化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江主题文艺精品创作、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等方面开展研讨,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举办“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研讨会、“两个结合”学术论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庆实践”活动、“现代化与政党责任”中欧学者理论研讨会等,不断扩大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术影响力。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深度变革科研组织方式,设立创新工程工作专班领导小组,制定《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实施方案》《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基金管理办法》等,激励全市社科界出成果、出精品、出人才。统筹课题立项、平台建设和成果评奖,滚动实施创新工程研究项目、社科规划年度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项目,引导社科理论界开展有组织科研,推出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成果。

三、健全红岩文化育人体系,高水平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要求重庆“要运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仰,养成浩然正气”。重庆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这条主线,用好用活红岩精神发源地优势,深入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弘扬工程,大力塑造重庆城市精神,高水平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

潜心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成立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出台《重庆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规定》,创新构建红色资源、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一体保护利用机制,挖掘放大红色资源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时代价值。拓展升级红岩文化公园,统筹推动全市红岩革命文物资源整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悉心打造“红色三岩”文化旅游品牌。创建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西南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设立红岩精神研究专项课题,高标准举办“新时代传承弘扬红岩精神”学术研讨会。

精心开展红岩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培育弘扬“重庆城市精神”主题活动,征集提炼形成“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推进红岩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品牌化,组织“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岩精神”专题宣讲巡展,常态化开展“开学第一课”、“9·30”烈士纪念日、“11·27”烈士殉难纪念等活动。接下来,将精心策划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庆谈判8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

匠心打造红岩精神“大思政课”。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脉、浸入心扉,让红色血脉始终赓续、代代相传。建设重庆红岩干部学院,创建红岩思政教育联盟,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学习培训重要课程,深化“小萝卜头进校园”等思政教育活动,建设市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50个、市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25个,推出“带我回家”等思政“金课”。

用心推动红岩文化立体传播。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红色+”文章,拓展红色资源价值转化和多维传播渠道,让资源活起来、动起来、亮起来。推出《红岩印迹》专题片,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之际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6集大型文献电视片《重庆谈判》,打造红色剧目“重庆·1949”,不断提升红岩精神感召力影响力。

四、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当前,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越发增长,对文化产品质量、品位和风格的要求越加提高。重庆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政治立魂、精神立德、人文立城、文艺立品、创新立业、变革立制,更加自觉用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迈出文化强市建设新步伐。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强用好城市“媒体大脑”,高效运行“三情联动”闭环工作体系和“双网格”联动化解风险机制,深入开展“清朗”等专项行动,坚决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推动政务新媒体、区县融媒体中心等创新发展,优化“新重庆”客户端、视听新媒体平台“第1眼TV”,实现主流媒体生产力传播力跃升。发挥媒体监督作用,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创设建设性舆论监督电视栏目《今日关注》。建好全媒体时代的“通联部”“群工部”,引导公众参与内容生产传播,建立面向整个舆论场的好作品创作评选机制,强化新闻奖对媒体变革和优质内容的引导作用。

聚力打造“渝字号”文化文艺精品。高质量办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重庆分会场活动,为全国人民奉上一场出新出彩的“文化年夜饭”。创作大型舞剧《天下大足》、《杜甫》、芭蕾舞剧《归来红菱艳》和文化探访节目《诗行长江》等一系列“渝派”“渝韵”文艺精品。出台重大文艺精品项目资助奖励实施办法,加快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高标准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庆),全面推进钓鱼城遗址、白鹤梁题刻等申遗,加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一大批人文“宝贝”焕发时代活力。

加快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加强协调联动,同四川签署实施川渝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等合作协议。围绕打造有形、有色、有味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挖掘提炼重庆独有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串珠成链构建彰显国际范、巴蜀韵、重庆味的精品线路,提质建设世界山水都市、壮美长江三峡、多彩风情武陵高品质文旅景观带,联动创建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精心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落实好广电惠民项目,推动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迭代升级数字文化系统整体架构,初步形成基本能力和59项核心绩效指标,建成宣传文化智治中心。着眼打造“全国文化企业30强”,聚力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旗舰文化企业,推进重数传媒上市,战略性重组重庆新华出版集团、重庆文化旅游集团。加快市级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突破,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五、深入实施城市国际传播工程,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应该有信心讲好中国的故事。”随着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是时代要求、世界所需。重庆坚持“立足重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积极谋划推动城市国际传播工作,持续构建更有效力国际传播体系,以重庆之窗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主动服务国家外宣工作大局。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球传播研究,协同创新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领袖形象国际传播,策划《思想的力量》国际版节目,向世界讲好新时代故事、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培育建设国家高端智库人权研究院,深化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建强用好高校智库,深化外宣专项工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精心做好城市国际传播。提档升级西部国际传播中心,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成功入选首批城市类、地方传媒类国际传播重点基地。建立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园区,打造西部视听译制出海中心,聚焦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沿线重点地区,依托文脉、商脉等资源,用好国外主流新闻传播渠道,不断扩大国际媒体“朋友圈”。2024年,重庆国际曝光度位居西部第一,综合海外网络传播力指数排名全国第四,获评中国国际传播综合影响力先锋城市。

做优做强外宣品牌。遵循国际传播规律,加强新闻策划,在全球178个国家上线“BridgingNews”(陆海财经客户端),打造首档国际传播融媒栏目《Let’s Meet(渝见)》,iChongqing网站海外用户数达2000多万。举办2024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丝绸之路电视共同体高峰论坛等,成立全国首个“一带一路”记者驿站。深入实施重庆城市形象对外推广计划,做优做强“机遇中国·品牌重庆”等国际传播项目。

积极开展文明交流互鉴。出版中国式现代化“六观”丛书英文版和西班牙文版,并在拉美首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世界意义》英文、法文、意大利文、俄文等多语种版,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传播。实施“陆海之约”“渝见世界”等国际人文交流合作项目,在秘鲁成功举办“中国时段”暨“中国视听展播月”活动,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贡献地方力量。还将精心策划2025陆海财经论坛、长江文明与世界大河文明交流互鉴等活动,联合举办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等,不断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作者系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