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王忠林:锚定战略任务 强化使命担当 以支点建设扛牢经济大省挑大梁重大责任

(本文刊发于《学习与研究》2025年第6期)

经济大省挑大梁是党中央多次强调的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在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近三年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都强调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湖北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推动支点建设整体提升的实际成效,扛牢经济大省挑大梁重大责任,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一、着眼全局大势,深刻把握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大意义

经济大省挑大梁不仅是重大发展问题,也是重大政治要求;不仅是一省一域的事,也事关全国发展大局,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和把握这个问题。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经济大省挑大梁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服务全国大局的重大任务。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和地缘政治紧张因素叠加,外部环境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同时,我们自身发展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地方基层财政困难等问题。经济大省的发展,直接关系全国发展的基本盘。2024年,经济总量排名全国前10的省市,以占全国近两成的面积,承载了全国五成以上的人口,贡献了全国超六成的国内生产总值,其中7个省份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我国要如期完成发展预期目标,经济大省发挥着“压舱石”“顶梁柱”作用。我们必须胸怀大局、站位全局,锚定经济增长6%左右的年度目标,全力抓经济、促发展,以大省之为服务发展大局。

面对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的使命定位,经济大省挑大梁是我们牢记殷殷嘱托、加快建成支点的重大责任。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赋予我们“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新使命,对湖北工作提出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一以贯之的战略定位,是湖北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一脉相承的战略任务。“支点”就是事关战略全局的支撑点、撬动点、制高点、关键点,“挑大梁”就是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二者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建成支点必须勇挑大梁,勇挑大梁才能建成支点。我们确定了支点建设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战略举措,力争到2035年全面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这是湖北挑大梁的应有之义。

面对中央宏观调控的超常规举措,经济大省挑大梁是我们顺应发展大势、抢抓政策红利的重大机遇。党中央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有鲜明政策导向和具体支持举措,这是我们顺势而为推动发展的重大机遇。当前,国家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打好政策“组合拳”,在超长期特别国债、土地等要素配置、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都很大。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要素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我们必须把经济大省挑大梁作为难得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借势而进,好中求优、量质并进,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和发展成效,以建支点、挑大梁的湖北作为,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二、把握优势条件,切实增强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信心决心

近年来,湖北有力应对“一难两难多难”复杂局面,深刻把握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克服疫情反复延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多重挑战,全力以赴稳增长、强科技、壮产业、防风险、惠民生,荆楚大地呈现出经济稳定增长、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挑大梁的基础更厚实、底盘更坚实、动能更强劲、后劲更充沛。

规模能级站上新台阶,是湖北挑大梁的底气所在。总量规模是经济大省的基本标准。近年来,我们聚精会神抓经济、稳增长,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5年跨越2个万亿元台阶,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2024年迈上6万亿元台阶,增长5.8%,提前一年实现了“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湖北发展站上了新台阶,综合实力实现了新跨越,挑大梁的基本盘更加稳固。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是湖北挑大梁的动力所在。科技创新是经济大省的显著特征。湖北科教资源丰富,拥有82位院士、1121万技能人才、13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超过200万人。我们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打造了以“1家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0家湖北实验室+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525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力量矩阵。存储芯片、心肌旋切、人造太阳氘氘聚变、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加快突破、世界领先,10款人形机器人100%实现了产业化。在2024年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湖北19个项目获奖,数量居全国第二,李德仁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湖北在国家科创版图中的重要性、贡献率、显示度不断凸显,挑大梁的动力更加澎湃。

产业转型取得新成效,是湖北挑大梁的支撑所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经济大省的基础支撑。湖北是我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制造业底子厚实,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近年来,我们推动以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为骨干的“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快崛起,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迈入万亿级,千亿级产业达到19个,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突破50%,高新技术企业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均居中部第一。湖北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积厚成势,挑大梁的支撑更加坚实。

枢纽地位得到新提升,是湖北挑大梁的优势所在。开放是经济大省的鲜明标识。湖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具有九省通衢、得“中”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我们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高速铁路织密成网,“超米字型”高铁网助力实现“市市通高铁”,高铁4小时可达全国80%的重要城市、覆盖90%的经济总量。黄金水道通江达海,万吨巨轮可直达武汉,亿吨大港达到4个、位居长江中上游第一。空中丝路畅达全球,亚洲唯一的专业货运机场花湖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外货运航线100条,货邮吞吐量近190万吨、跃升至全国第四;天河国际机场2024年创造了整体旅客吞吐量、国际旅客吞吐量、中转旅客吞吐量、起降航班架次“四个中部第一”。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联通世界的开放格局加快形成,挑大梁的优势更加突出。

政通人和展现新气象,是湖北挑大梁的保障所在。经济大省挑大梁不仅体现在发展成效上,也体现在精神状态上。湖北是辛亥革命首义地、红色革命孕育地、98抗洪决战地、抗击疫情决胜地,“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是湖北的精神标识和特质。近年来,我们弘扬英雄精神、激发浩然正气,心无旁骛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众志成城战疫情、斗洪灾、抗冰雪,全省上下精诚团结,干部队伍斗志昂扬,政治生态风清气正。荆楚大地政通人和,全省上下人心思进,挑大梁的气场不断升腾、氛围更加浓厚。

三、锚定战略重点,坚定践行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使命担当

经济大省挑大梁,关键靠发展。我们将把加快支点建设作为勇挑大梁的关键抓手,按照“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的步骤,大力实施能级跨越、科创引领、产业倍增、枢纽提能、美丽湖北、文化创新、区域联动等七大战略,以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的持续增强,推进支点建设整体提升,以勇挑大梁、建成支点的实际成效,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加快实施能级跨越战略,夯牢挑大梁的坚实基础。建成支点、勇挑大梁,首先需要一定的体量和能级作为支撑。我们将牢牢把握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使命任务,立足湖北所能服务国家所需,持续巩固和增强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坚定不移推进总量能级跨越,大力实施投资扩量提质行动、消费扩容提能行动,谋深谋实一批100亿级、500亿级、1000亿级的标志性项目,做强现代金融功能、现代物流功能、现代企业能级,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力争未来5年经济总量跨越2个万亿级台阶,到2030年经济总量达到9万亿元左右,不断做强挑大梁的底盘和实力。

加快实施科创引领战略,激活挑大梁的创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北“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在长江中游和中部地区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我们将统筹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和人才强省建设,滚动实施“61020”全链条攻关,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每年产出6项以上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突破10项以上重大关键技术、形成20项以上标志性产品。加快“71020”高校创新体系建设,支持7所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10个省属高校学科进入全国“双一流”,动态培育建设20个特色优势学科,加快形成“大教育”“大科技”“大人才”工作格局。

加快实施产业倍增战略,做强挑大梁的硬核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湖北制造业底子厚实”,要求我们“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持续实施“链长”挂帅、“链主”培育、“链创”支撑“三链机制”,全面升级“51020”现代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数字新基建、产业新集群、应用新场景、开源新体系、融合新机制“五新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力争今年5个支柱产业全部突破万亿级,用3~5年左右时间,再打造2~3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不断夯实支点建设的根基。

加快实施枢纽提能战略,拓展挑大梁的发展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动力”,要求湖北“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我们将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以建设陆海空“三条丝绸之路”战略枢纽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以离岸在岸一体化推动新时代“九州通商”,以高标准制度型开放推进新时代“九州通融”,加快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完善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体系,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积极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力争进出口总额超1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降至11%左右,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加快实施美丽湖北战略,凸显挑大梁的绿色基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确保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我们将坚决扛起生态大省责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接续实施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双十行动”,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统筹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山川建设,加快构建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制度三大体系,依托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碳登”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市场和碳金融中心,为全国“双碳”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

加快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厚植挑大梁的内涵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求湖北“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我们将充分发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旅资源优势,加强长江文化、荆楚文化、红色文化等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大力实施荆楚文旅品牌提质工程,打造“一幅美丽的画、一本厚重的书、一首激昂的诗、一座丰饶的园、一架通达的桥”等“五个一”文旅品牌,整体提升“神农秘境、武当神韵、三峡壮美”和“文武赤壁、白云黄鹤、铁血红安”的影响力,着力把文旅产业培育成万亿级支柱产业,加快打造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加快实施区域联动战略,提升挑大梁的协同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大省不仅指经济块头大,更意味着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肩负的责任大,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有更大的担当”。我们将更加积极主动融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强都市圈提能跃升,建立健全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协同发展机制,打造“1小时交通圈”,加快把武汉都市圈打造成人口超过3000万、总量突破4万亿的世界级都市圈,推动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跨过2万亿。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区域的联动协作,推动区域发展战略融合叠加、走深走实,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中展现挑大梁的作为和成效。

(作者系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