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评 | 以“思政红”引领“生态绿”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句话描绘出了青年孩童走出学堂、拥抱自然的美好图景。生态文明教育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要持续深入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将思政中的“红色基因”与生态中的“绿色元素”有机融合,以思政教育引领生态文明协同共进,创新探索与实践“思政红+生态绿”的生态文明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教育引导大中小学生树牢生态文明理念,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深挖红色资源,讲好生态故事。以红色思政教育为底色,挖掘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中的先进典型,以讲“红绿”融合故事的形式播种生态环保理念。如运用治山治水、治沙治污的成功案例,追寻绿色、梦圆绿色的英模人物,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感人故事,讲深、讲透、讲活“绿色故事”中的“红色道理”,引导学生由“感动”到“行动”,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一颗“生态环保”的种子,培养生态环保意识,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入脑入心入行。
行走红色足迹,感受生态田园。创新教育形式,走进红色研学基地、自然生态保护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地,带领学生近距离感受生态田园之美,体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山川河流、田间乡野中了解自然、贴近自然、保护自然,在学思践悟中以绿色文化促进知行合一,引导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让学生们在接受自然教育的“行走”中上好生态文明“大思政课”。
传承红色血脉,践行生态新风尚。打造“思政红+生态绿”志愿服务品牌,以“大手拉小手”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将高校的红色思政理论与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整合,联合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促进大中小学生在沟通交流中共同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理解思想内涵和要求,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融会贯通,将红色基因跟随实践的韵脚与旋律融入血脉之中,引领践行生态文明新风尚。
生态文明教育要把思政课搬出校园,走进自然,在社会大实践课中厚植生态文明意识、践行生态文明新风尚,让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新时代的鲜活实践有效结合起来,让“大思政课”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
(作者:天津科技大学 马思佳 柏雨含,指导老师:天津科技大学 崔文法)
【作品系2023年天津市社科界“十百千”主题调研活动入围课题“提升天津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